人类生活在绚丽多彩的自然之中。春花、秋月、夏云、冬雪,风、雨、雷、电等自然现象;春种秋收、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;鸟兽虫鱼、花草树木等动物植物,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,富饶的沃野、草原,浩瀚的沙漠、海洋,构成了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。天下的景或物,千差万别,千姿百态,各有自己的特点。比如山,有的巍峨,有的连绵;比如水,有的汹涌澎湃,有的碧波如镜,有的流水潺潺,有的波光粼粼……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,必须要接触它,并了解、观察、感受它,以至加以描绘。把这些再现于字里行间,就是景物描写。那么,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?
一、选好写景的角度,进行细致的观察
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,尤其对于写景作文,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,是绝对写不好的。
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。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 ( 空间方位 ) ,也可以是变换的 ( 移步换景 ) 。写景的角度有仰视、俯视、平视等。观察必须细致入微,才能捕捉到常人不能体会的物外之趣。
二、以景衬情,情景交融
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,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。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,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,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,这就是借景抒情。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。应该有意识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围的自物景物,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。文章要有统一的情感脉络,景物描写要紧紧围绕情感展开。“以我观物,万物皆着我色彩”,笔下的景物一定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协调一致,物我同喜同悲。
三、线索清晰、层次分明
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,怎样才能神聚呢?首先就要抓住一条情感线索,围绕这条主线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。
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,也即表达顺序。一般来说,写景文章有如下几种顺序。
1.空间方位顺序。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、从前到后、从远到近等等。
2.时间顺序。可按季节时令和一日的时间变化 ( 春夏秋冬、早午晚 )。
3.地点转换顺序。也称移步换景,或参观、游览顺序。
抓住了以上三点,一篇文章的中心和主要框架就很好地把握住了,要想给文章增添色彩,更加生动,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润色。
四、抓住景物特征、调动各种感觉
写景物,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、不同季节、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、形态、声响、味道和景物的变化等各方面的特征,进行生动的描绘。比如一株桃花,你可以描绘她的娇艳,也可以听听风吹枝头的声音、蜜蜂的唱歌声、还可以嗅到她的花香,触到花的柔软。这样,你笔下的景象就会生动起来。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,景物就会栩栩如生,形象就会丰满起来。
五、动静、虚实、正侧面结合
所谓动静结合,就是指描写景色时,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,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,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。只有这样、你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,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。
虚实结合,就是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,根据实际存在的美景想象类似的或由此可能出现的景象。虚实结合,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,生动展现景物特征。
正侧面结合,是指在表现某一景物时,除了正面描写外,还进行侧面烘托。借别的事物的反应来烘托景物的特征。如《济南的冬天》里人们的含笑,就是侧面烘托了冬天的温晴。
六、文辞优美、多种手法
自然景色是美丽的,令人陶醉的。因此,我们在写景色时,一定要文辞优美,语气生动形象,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(比喻、拟人、排比、反复、对偶等)、对比,引用名言或美丽的神话传说。这样,才会给文章增添色彩,令人沉醉其中, 美不胜收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更新教育理念、创新教学模
- [教育理论] 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自我管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
- [教育理论] 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弊
- [教育理论] 创新提问方法 提高教学效
- [教育理论] 浅析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如何让学生与文本对话
- [教育理论] 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
- [教育理论]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